【 為什麼"死者為大"是罵人的話 】
在開始之前小編要提醒大家謹慎使用
因為這個用詞通常是帶有貶意的
-
不過如果翻閱古代典籍
你會發現打中文發明以來
卻幾乎沒有「死者為大」的出處文獻
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?
-
「死者為大」最早是出現在喪禮的用詞
是指人死了辦喪事現場只有死者才是最大的
其它與之無關的事情都要讓路
-
其實中華文化歷代是不流行「死者為大」的
真正主流的是「蓋棺論定」
一個人死的時候,就是他被檢視一生作為的時候
-
而且連皇帝死後都是要被臣民品評的
也就是「諡號」這個少數可約束皇帝的規矩
所以你才能在歷史上
看到什麼靈帝、哀帝、廢帝都跑出來了
我們甚至可以說,其實中華文化是擅長鞭屍的群體
-
不過從清朝開始
皇帝的死後諡號開始走網美浮誇#hashtag風格
比如說開國皇帝奴爾哈赤的諡號就是
#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
也是中國帝王史上
對死者比較採寬容讚美的路線
畢竟一來清朝皇室家教相對嚴格
二來你各位也不想嘗嘗文字獄的味道吧
-
到了民國,鞭屍路線依然存在
隨著民智開啟與五四運動的影響
其實近代你聽過有名的民國人士
很多都有被鞭屍過喔
(像是金庸就拿他過世表哥小摩的筆名去當淫賊的名字)
-
所以說了這麼多
死者為大真的不是什麼傳統美德
更多的是中華民國人厚道變質成鄉愿的荒謬
畢竟探討真相與功過
從來都跟他死不死沒關係
對死者無原則的寬容,才是對生者最大的不敬